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大学课外培养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概述
第一节 课外培养工作的内涵
一 人才培养的概念
二 课外培养工作的概念
三 课外培养工作的特点
1.目的性
2.灵活性
3.时代性
4.创新性
5.适应性
第二节 课外培养工作的功能和意义
一 课外培养工作的功能
1.培养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宁静淡定的人生涵养
3.培养宽广多元的认识视野
4.培养坚定不移的责任担当
5.不断升华和巩固专业知识
二 课外培养工作的意义
1.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
2.培养优良品质的主要渠道
3.发挥专业特长的有效平台
4.提升科学素养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课外培养工作的依据
一 课外培养工作的政策依据
二 课外培养工作的理论依据
1.课外培养工作的哲学依据
2.课外培养工作的管理学依据
3.课外培养工作的教育学依据
4.课外培养的心理学依据
5.课外培养的艺术学依据
6.课外培养的经济学依据
三 课外培养工作的实践依据
第二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现状
第一节 国外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一 美国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二 英国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三 法国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四 德国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五 日本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第二节 国内大学开展课外培养工作情况
一 能力培养阶段
二 交叉创新阶段
三 多维深化阶段
第三节 课外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认识层面的问题
1.大学重视度不够
2.教师认识不到位
3.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 制度层面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管理部门不明确
3.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 技术层面的问题
第三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目标体系
第一节 大学生素质与能力概论
一 大学生素质的含义
二 大学生能力的含义
三 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
一 思想政治素质
二 科学文化素质
三 专业素质
四 身心素质
第三节 大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 道德判断能力
二 社会适应能力
三 合作竞争能力
四 语言表达能力
五 文字写作能力
六 学习思考能力
七 研究创新能力
八 策划实施能力
九 解决问题能力
十 领导管理能力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课外培养
第一节 思想政治素质课外培养概述
一 国外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基本情况
二 我国思想政治素质课外培养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思想政治素质课外培养的任务
一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 开展道德规范教育
四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五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课外培养的途径
一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感受改革成就
二 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历史拓展教育
三 组织多样化主题活动开展教育
1.勤俭节约教育
2.诚实守信教育
3.文明礼貌教育
4.敬业奉献教育
四 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进行课外培养
五 加强学生党建推进学生自我教育
1.全面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2.严格把控学生入党质量标准
3.充分发挥业余党校阵地作用
4.不断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5.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六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实时教育作用
第五章 大学生行为养成课外培养
第一节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工作
一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工作概述
二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的任务与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学风建设的制度作用
3.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管理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开展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工作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 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概述
二 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任务与目标
1.推进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制度化
2.开展客观公平的评先评优工作
3.做好违纪处理和跟踪教育工作
4.强化安全稳定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节 困难帮扶与身心健康教育工作
一 困难帮扶与身心健康教育概述
二 困难帮扶与身心健康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1.建立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
2.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3.充分发挥困难帮扶的育人作用
4.积极组织课外身体锻炼活动
5.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作用
第六章 大学生核心能力课外培养
第一节 专题教育类课外培养活动
一 主题教育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概述
2.主题教育活动的功能
3.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要求
二 演讲辩论活动
1.演讲辩论活动概述
2.演讲答辩活动的功能
3.演讲辩论活动的组织要求
三 文化艺术活动
1.文化艺术活动概述
2.文化艺术活动的功能
3.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要求
第二节 社会参与类课外培养活动
一 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概述
2.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
3.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
二 志愿服务活动
1.志愿服务活动概述
2.志愿服务活动的功能
3.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要求
第三节 学生组织类课外培养活动
一 党团组织活动
1.党团组织活动概述
2.党团组织活动的功能
3.党团组织活动的组织要求
二 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概述
2.社团活动的功能
3.社团活动的组织要求
第四节 学习研究类课外培养活动
一 学科竞赛活动
1.学科竞赛活动概述
2.学科竞赛活动的功能
3.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要求
二 课外科研活动
1.课外科研活动概述
2.课外科研活动的功能
3.课外科研活动的组织要求
第七章 大学生课内与课外培养双轨并行
第一节 树立课内与课外培养一盘棋思想
一 充裕的时间是课外培养的基础
二 提升能力是课外培养的目标
三 课内与课外培养相结合
四 共同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 合力改进人才培养成效
第二节 建立课内与课外培养协调推进机制
一 促进课内与课外培养形成合力
二 实现课内与课外培养相互衔接
三 构建课内与课外培养制度保障
四 推动课内与课外培养部门协作
五 引导课内与课外培养师生合作
第八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实践
第一节 课外培养制度建设
一 制定课外培养指导纲要
二 建立课外培养相关制度
1.课内课外结合类制度
2.科技创新类制度
3.社会实践类制度
4.校园文化类制度
5.特色建设类制度
6.身心健康类制度
7.队伍建设类制度
8.考核评价类制度
第二节 课外培养活动创新
一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1.找准思想问题症结,加强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3.打造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提升学生思想文化修养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水平
二 创新日常行为管理新模式
1.加强校纪校规宣传教育工作
2.做好综合测评及评先评优工作
3.大力开展诚信励志教育活动
4.做好违纪学生处理和跟踪教育
5.强化责任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三 丰富学风建设工作新内容
1.多策并举加强学风宣传教育工作
2.关注课堂教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工作
3.强化成绩运用加强引导激励工作
4.加强“学风建设月”品牌建设
5.开展学业指导引领学业发展
四 拓宽服务学生工作新渠道
1.精心实施经济困难帮扶工作
2.四级联动做好心理问题帮扶工作
3.重点跟踪做好学习困难帮扶工作
4.个案关爱做好适应困难帮扶工作
5.分工协作做好就业困难帮扶工作
五 打造实践创新工作新品牌
1.健全社会实践体系,志愿服务特色鲜明
2.以“挑战杯”为龙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持续开展品牌活动建设
4.强化特色意识,推进课外培养基地化建设
第三节 实施课外培养工作成效
一 思想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1.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2.思想问题答疑工作独具特色
3.先进模范事迹不断涌现
二 日常管理活动规范有序
三 帮扶解困工作日臻完善
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突出
五 学业发展指导活动亮点纷呈
六 科技创新活动成绩斐然
1.科技创新竞赛成果丰硕
2.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突出
3.方程式赛车获得广泛赞誉
4.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七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八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九 创业教育实践效果明显
第九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实施保障
第一节 思想与组织保障
一 课外培养工作的思想保障
1.明确课外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3.努力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
4.建立全员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 课外培养工作的组织保障
1.完善课外培养工作的领导体制
2.要健全课外培养工作的管理制度
3.合理统筹规划课外培养工作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节 激励与物质保障
一 课外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
1.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2.考核培养绩效强化责任意识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 课外培养工作的物质保障
1.经费投入保障
2.设备设施保障
第三节 课外培养工作队伍保障
一 辅导员队伍的组织建设
1.按标准配备和选聘优秀辅导员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建立辅导员评估激励综合管理措施
4.确保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线晋升
二 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
3.培养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
1.学习思考能力
2.实际工作能力
3.思维创新能力
4.领导管理能力
四 辅导员队伍的理论建设
第十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考评
第一节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意义与作用
一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意义
1.增强课外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增强课外培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作用
1.导向性
2.规范性
3.激励工作成效
4.推进工作创新
第二节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原则与程序
一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2.自我评价与组织考评相结合
3.过程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台
4.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5.考评诸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
二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程序
1.岗位分析
2.理论验证
3.确定体系
4.修改调整
第三节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标准
一 促进课外培养可持续发展
二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三 体现高校自身育人特色
四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 彰显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第四节 课外培养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三 考评的方式和途径
四 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十一章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展望
第一节 双轨并行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一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推动
1.从“单一”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2.从“多元化”到“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2.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 高校改革实践的有益探索
1.课内教学模式改革积累了经验
2.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创造了条件
3.课外培养体系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课外培养是培养人才的大舞台
一 课外培养空间广阔
1.课外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2.课外培养覆盖了全部大学教育对象
3.课外培养突出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 促进课外培养工作创新发展
1.以生为本,做好课外培养顶层设计
2.整合资源,推进课外培养基地化建设
3.培育品牌,打造课外培养活动精品化模式
4.创新载体,推动课外培养新媒体建设
三 全面发挥课外培养作用
1.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2.提高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3.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新舞台
4.锻炼实践能力的新空间
5.发展职业能力的新保障
6.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契机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