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

Researching on evoluation system with promo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to educational self-consciou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纸书售价: 31.2 纸书定价:¥39.0 电子书售价: 1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 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二 高校教师评价的两难困境
三 高校教师评价的自觉基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评价,是对社会质疑高等教育质量的积极回应
(二)强调高校教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三)关注教育自觉品质,有利教师专业发展
二 学术价值
(一)全面分析高校教师需求结构,使评价对象的人性假设更加丰满
(二)多维分析高校教师评价中的博弈行为,为研究组织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三)探索过程评价指标要素和支持系统的构建,丰富了第四代评价的内涵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辨析
二 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三 评价的合理性争议
四 教师评价的不同范式
五 简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一)回应评价中的合理性质疑,探究“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理论依据
(二)通过对高校教师需求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重建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
(三)分析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组织行为,建立“通往教育自觉”的正和博弈评价模型
(四)进行不同层次教师评价的案例分析,探寻“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标准
(五)分析过程评价的可行性,构建“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支持体系
二 内容结构
三 研究新意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思辨法
(二)调查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二 研究路线图
小结
第二章 高校教师评价的合理性辩解
第一节 解开艾耶尔的死亡魔咒
一 艾耶尔论断的荒谬之处
(一)以普效标准否定价值判断的真实性
(二)以主体间的一致性苛求价值判断的客观性
(三)以整齐划一尺度求全价值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二 价值评价的合理内核
(一)客观事实是人类进行价值判断的客观基础
(二)评价过程与评价目标之间存在明显自洽性
(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评价合理性的最高尺度
第二节 高校教师评价的恒久价值
一 大学变化的相对保守
(一)大学组织结构的高度稳定性
(二)大学目标的相对稳定
(三)学术界的保守惯性
二 教育公理
(一)潜在公理
(二)动因公理
(三)反身公理
(四)美学公理
(五)中介公理
三 教授的魅力
(一)作为教师个体的教授
(二)作为教师岗位的教授
第三节 高校教师评价的现实要求
一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质量之疑
(一)扩招速度太快
(二)新专业不断开设
(三)就业形势严峻
二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师资建设之忧
(一)师资队伍迅速扩大
(二)师资队伍结构有失合理
三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教师评价之急
小结
第三章 高校教师评价的内在追求
第一节 高校的价值
一 高校的功能
(一)传授知识
(二)从事研究
(三)服务社会
(四)引领社会文化
二 高校的力量之源
(一)知识的力量
(二)道德的力量
(三)人格魅力
三 高校的核心价值
(一)学术自由源远流长
(二)追求自由是人的共同愿望
(三)自由内容不断充实
第二节 高校教师在高校价值追求中的特殊身份
一 高校价值中的“物理世界”价值客体
二 高校价值中的“精神世界”价值客体
三 高校价值中的价值客体
四 高校价值中的价值客体
第三节 尊重高校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一 “自由”是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尺度
二 教师发展是高校教师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 教师是高校教师评价活动的局中人
小结
第四章 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探寻
第一节 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之惑
一 “人性假设”众生相
二 无法对号入座的高校教师评价人性假设
第二节 高校教师需求的因子分析
一 国内有关高校教师需求的相关研究
二 高校教师需求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 高校教师需求结构的因子分析结果
四 用主成分因子解释高校教师的需求结构
(一)成就需求
(二)物质生活需求
(三)学术发展需求
(四)愉悦生活需求
(五)安全感需求
五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高校教师需求结构
第三节 构建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
一 依据需求结构抽取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核心成分
(一)现实的复杂性
(二)潜在的自觉性
二 高校教师评价的人性假设
三 依据高校教师人性假设改进激励措施的建议
(一)协调多种成就需求,创设更多成就机会
(二)重视教师物质需要,关注年轻教师的生活条件
(三)加强过程评价,营造更好学术发展氛围
(四)避免“折腾”式变革,增强教师安全感
小结
第五章 高校教师评价中组织冲突的博弈论分析
第一节 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组织冲突
一 高校教师评价中组织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与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冲突
(二)教师与评价者或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三)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冲突
二 高校教师评价中组织冲突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二)积极影响
三 产生组织冲突的原因
(一)需要是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组织内部的相互依存性是冲突产生的结构基础
(三)矛盾运动是冲突的本质
第二节 高校教师评价中的博弈现象
一 高校教师评价中的博弈要素
(一)局中人(player)
(二)策略(strategy)或者行动(action)
(三)支付或者得益(playoff)
二 转型社会制度博弈的复杂特性
(一)不可回避的博弈现实
(二)推高制度博弈复杂特性的主要原因
(三)制度博弈的时代特性
三 高校教师评价主要博弈类型
(一)“拒绝游戏”的博弈
(二)对等个体之间的“困境”博弈
(三)非对等个体之间的道德博弈
(四)个体与组织之间的“非零博弈”
四 增强高校教师评价中博弈社会总效益的策略探究
(一)制定多元评价指标,防止大面积拒绝游戏
(二)加强过程评价,压缩投机取巧空间
(三)订立带剑的契约,震慑共谋串通企图
第三节 通往教育自觉的制度博弈
一 博弈规则的影响
(一)博弈规则对局中人的影响
(二)博弈规则对博弈策略的影响
(三)博弈规则对得益的影响
二 制定评价博弈规则的主要依据
(一)高校教师的人性本质
(二)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社会可能提供的条件
三 制定评价博弈规则的基本原则
(一)集思广益,利益均沾
(二)简化程序,稳步推进
(三)公开透明,民主监督
四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建设思路
(一)整合多方利益诉求,制定周密评价规则
(二)全程跟踪博弈过程,谨防违规出牌
(三)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堵塞规则漏洞
小结
第六章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探讨
第一节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的核心依据
一 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个体需求因素
三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的主要维度
一 探究素养:知识能力
(一)本体性知识
(二)条件性知识
(三)实践性知识
二 探究过程:精力投入
(一)显性时间投入
(二)遵规守纪情况
(三)学生的学习感受
三 探究结果:已有成果
第三节 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原则
一 有效性与人文性兼顾
二 尊重主流价值与分类指导相协调
三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统一
四 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互相促进
五 鉴定质量与促进发展结合
第四节 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一 案例分析
二 构建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贴近培养目标,评价前后连贯
(二)关注过程,强调反馈指导
(三)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三 响应式过程导向评价对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要求
(一)细化评价指标
(二)指导学生评价
小结
第七章 高校教师评价支持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制度支持
一 当代几种主要教师评价制度
(一)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综合性教师评价制度
二 通往自觉的教师评价所需的制度支持
(一)教师待遇制度
(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三)教师教育制度
(四)奖惩制度
第二节 人员支持
一 评估专家
(一)评估专家的工作职责
(二)评估专家的素养要求
(三)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二 辅助人员
(一)辅助人员的工作内容
(二)辅助人员素养
(三)辅助人员待遇
第三节 技术支持
一 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对支持平台的特殊要求
(一)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的评价方法难关
(二)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目的协调的难点
(三)网络支持系统是化解各种矛盾的有力工具
二 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
三 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
(一)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来源的确定
(二)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
(三)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 走向自觉的复杂人
三 正和博弈规则
四 过程导向评价标准
五 立体交叉支持系统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 细化过程导向评价指标
二 完善过程导向评价支持系统
三 构建促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①
一 基本情况
二 工作、生活现状
三 需求信息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 教学测评中,相关因素对你评价教师的影响程度
三 你认为影响课率的因素
例一: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任职资格条件
第三章 附则
例二:2011年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条件
一、论文要求
二、学历要求
例三:2014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西安某大学)
一、评审系列
二、申报条件
三、有关规定
四、关于上报材料的有关要求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