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汉语教师培养
面向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东南亚地区与汉语国际教育
三 海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语言能力与素养
(二)文化素养
(三)教育素养
(四)心理素养
(五)政策法规素养
(六)媒体应对素养
四 面向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
(一)根据不同需求,合作办学,定向培养
(二)从招生环节入手,不拘一格选拔专门人才
(三)进一步细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色
(四)加强海外观摩与实习,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关于印尼华文师资短期培训模式的思考
一 印尼华文教育及华文师资现状
二 印尼华文师资培训及主要问题
三 印尼华文师资短期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印尼华文师资短期培训工作流程
(二)印尼华文师资短期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需求调查
2.制订培训计划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评估
参考文献
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资源的再认识
参考文献
东南亚中小学汉语教师交流模式的几点设计
一 引言
二 设计内容
(一)问卷设计
(二)对比教学展示
(三)评课
三 主题沙龙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一 基本情况概述
二 管理模式
三 培训模式
(一)培训理念
(二)课程设置
(1)汉语强化课程
(2)教学法课程
(3)文化知识与才艺选修课程
(三)其他学习体验活动
四 培训特色
五 思考
(一)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教师发展策略与东南亚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
一 教师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一)基本概念
(二)关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
二 汉语教师的职业要求
三 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
(一)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汉语教师发展
(二)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或地区联盟为平台,促进汉语教师发展
(三)有效利用教师发展策略,促进汉语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东南亚华语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以马来西亚为例
参考文献
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师来华培训的实施与建议
一 海外华语教师培训——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 东南亚华语教师来华培训实践
(一)受训教师概况
(二)来华培训的目标
1.丰富知识背景
2.提高教学技能
3.体验国情文化
4.提高学术能力
(三)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师来华培训的主要模式
1.培训内容:专业知识、中华文化与教学法培训并重
2.培训方法:研修与交流紧密结合,理论讲授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3.培训形式:专业培训与文化体验相结合
4.课程设置:常规课程与点菜式课程相结合
三 对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师培训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适合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学现状的培训体系
1.总结东南亚各国华语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研究华语教师自身的特点
2.建立合理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3.开辟不同类型的教学观摩基地
4.丰富教学方法,建立适合东南亚教师培训的教学案例库
(二)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力求培训模式多样化
1.以校际教学交流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这可以成为教师培训的一个途径
2.短期效应与长期机制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
二 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
三 如何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一)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三)技能培养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国际汉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策略管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状分析
三 应对策略
(一)学理背景
(二)政策支持
(三)实施办法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国际汉语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引言
二 国际汉语推广给对外汉语专业带来的机遇
三 对外汉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难题
1.国内就业平台少
2.国外教职申请难
(二)国际汉语推广背景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面临新问题
四 对“对外汉语专业”所面临挑战的几点思考
(一)改进“志愿者”制度,缓解对外汉语教师短缺与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难问题
(二)在国际汉语推广背景下确定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优化本专业课程结构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一 引言
二 MTCSOL培养中存在的几个细节问题
(一)与招生院校认识有关的诸多问题
1.对两种不同的硕士学位类型辨识不清
2.承担MTCSOL培养任务的组织机构不对口
3.态度不严谨,敷衍应付,缺乏责任感
(二)与学生实习实践有关的问题
(三)与学生就业有关的问题
三 问题背后引发的思考
(一)原因分析
(二)建议与措施
四 余论
参考文献
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浅谈
一 引言
二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概说
三 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试说
(一)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
(二)文化交际方面
(三)第二语言习得方面
(四)教学方法方面
(五)综合素质方面
四 余论
教学行动研究与国际汉语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一 引言
二 教学行动研究
三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四 国际汉语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五 教学行动研究是国际汉语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行动研究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二)教学行动研究有助于国际汉语新手教师的成长
(三)教学行动研究促使国际汉语教师成为研究者
(四)教学行动研究促使国际汉语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浅析远程网络教学培训外国汉语教师的特点
一 现有培养外国汉语教师模式的特点与局限
(一)外国汉语教师来华研修
(二)中外大学合作培养汉语教师
(三)中国汉语专家组赴国外培训
(四)提供奖学金培养外国本土汉语教师
二 远程网络培训外国汉语教师的特点
(一)“2012印尼、葡萄牙华文师资远程培训”引起的强烈反响
(二)2011年首届“远程互动华文教学法培训班”的做法
(三)远程网络培训外国汉语教师的特点
(四)远程网络培训外国汉语师资的局限
三 提高远程网络培训外国汉语师资的几点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师基本素养刍议
一 引言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不同
(一)教学对象不同
(二)教学重点不同
(三)教学对象文化心理不同
三 汉语国际教育一般原则
(一)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
(二)难易有序,循序渐进
(三)根据知识点,创设情境教学
四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基本素养要求
(一)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汉语教学基本技能
(二)多元文化的包容力
(三)熟练掌握现代教育多媒体教学技术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东南亚汉语教学模式
从言文关系谈东南亚汉语言文字教学
一 语言和文字
二 语言和文字的区别
三 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四 区分“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
五 教学模式:“语文分开,先语后文”
六 教材设计
七 教学方法
面向东南亚地区的远程网络汉语教学
一 数字多媒体汉语教学的优势
二 北京开展远程教育的优势
三 远程汉语教学
(一)远程教育的演变
(二)远程汉语教学的难点
(三)新的远程互动教学模式
四 远程汉语教学新探索
(一)新教学方式、新的挑战
(二)学员们的新收获
(三)满足不同需求
五 继续探索创新
菲律宾中小学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一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二 菲律宾华校的课程设置
三 菲律宾华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四 菲律宾汉语教师面临的困境以及海外汉语教师培养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泰国易三仓大学的汉语教学
一 引言
二 以商务汉语为特色的传统学历教育
三 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的双学位班
四 面向社会的非学历培训
五 分析与思考
参考文献
谈谈东南亚汉语教学中的兴利除弊问题
一 东南亚汉语教学的有利因素
二 东南亚汉语教学的不利因素
三 东南亚汉语教学如何兴利除弊
参考文献
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基于对曼谷三所学校的调查
一 引言
二 泰国政府过去20年间汉语教育政策分析
三 泰国基础教育学制及其相关分析
四 曼谷三所学校调查与数据分析
五 基于三所学校调查的分析与结论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育考试与评估的综述
一 引言
二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与评估的类型
三 语言测试的总体设计
四 对外汉语教育考试与评估改革总趋势
参考文献
汉语教材编写
印尼华文教材的使用及教材编写的本土化对策研究
一 目前印尼华文教材的使用情况
(1)中国大陆
(2)新加坡
(3)印尼本土
二 当前印尼华文教材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编写的指向性不强,给教材的选择带来困难
(二)教材在内容上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印尼语言的特色
(三)教材的编写不够系统,配套不够完善
(四)教材编写的难易程度缺乏标准
三 印尼教材编写的本土化对策
(一)制定通用的华文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编写相应的教材
(二)与本土教师合作,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编写教材
(三)教材的配套完备,在编写教材的同时,编写教材辅助资料和教师指导手册,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以及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四)除了编写成套的教材之外,编写短期培训的教材和专门性的教材更为迫切
(五)积极开发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不断更新资源,为教材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广泛地开展教材的培训和教师的指导活动,以此促进教材的推广和革新
参考文献
从《全球华语词典》编纂看东南亚地区中文词语流通状况——兼谈东南亚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引言
二 全球华语词典的编纂
(一)词目
(二)简繁对照
(三)释义
(四)用例
(五)使用地区
(六)异名词语
(七)知识窗
三 东南亚中文词语流通情况
(一)华语特有词语
(1)音译
(2)非音译
(二)异名词语
(三)方言词
四 东南亚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来源与需求
(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三)教材的编纂与标准
参考文献
泰国国别化教材课文编排试析——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
一 引言
二 课文分析的角度
三 《泰国人学汉语》课文编排的特点
(一)会话交际场景真实自然,主场景以泰国为主
(二)人物角色和交际角色有针对性
(三)课文的形式和体裁
(四)课文的题材范围
(五)课文的针对性
四 我们的建议
参考文献
论国别化中学教材的编写原则——以《体验汉语》(泰国版)为例
一 遵循当地的汉语或外语教学大纲
二 充分体现国际化和本地化原则
三 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四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
(一)话题的设定
(二)课文的筛选
(三)排版设计的水平
五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机结合
六 任务型的活动设计贯穿始终
七 各种教学资源配套齐全
参考文献
抓住汉语趣点,灵动使用教材
一 引言
二 使用教材的原则
(一)关注汉语的兴趣点,重新认识教材
(二)挖掘教材的趣点,灵活使用教材
三 抓住兴趣点
(一)汉字本身是兴趣点
(二)词语是兴趣点
(三)句子含兴趣点
(四)中国文化是趣点
四 根据学生的基础,组合兴趣点,灵活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浅谈北京中学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
一 使用大学教材的尝试期阶段
二 校本教材的草创期阶段
(一)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生存教育
(二)结合“汉语教材”和“语文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搭建桥梁
(三)制作简单,少有正式出版物
三 使用为中学留学生设计的正式出版物时期
参考文献
汉语与文化
语块教学对提高留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证性研究
一 前言
二 语块理论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 实证性研究
(一)假设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
2.实验对象
3.测试材料
(三)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四 该实验带给二语教学的启发和思考
(一)“语块”的含义不明,界定不清
(二)对汉语“语块”的研究仍停留在定义、分类等理论层面,缺乏深入描写和解释
(三)夸大了“语块”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
(四)语块教学支离破碎,急需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中的“与其p,宁可q”复句格式刍议
一 引言
二 “与其p”和“宁可q”的形式表征
(一)“p”中多含贬损义成分
(二)“宁可”前出现共用主语
(三)“p、q”的类同与差异
三 逻辑语法意义及效用:推断中止与承前忍让
(一)推断中止与决断结果
(二)承前忍让与位置变换
四 “宁可q”对“与其p”的转移与避免
(一)“宁可q”对“与其p”的转移
(二)“宁可q”对“与其p”的避免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一
二
(一)留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高
(二)留学生对学校的组织制度关注度高
(三)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物质空间环境的相关度明显
三
(一)以培养“潜心研究、用心教学、真心合作”的优秀教师为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创建和谐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关于提高汉字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 增加接触汉字的机会
(一)营造汉字学习的环境
(二)提供汉字学习的材料
二 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汉字结构是有层次的
(二)汉字书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三 创新练习模式
(一)改进已有的练习形式
(二)改编其他游戏、练习的形式
参考文献
论语气词“了”的语用功能
一 引言
二 “了1”、“了2”的语用功能差异
(一)“了1”、“了2”的互换问题
(1)不可互换原则
(2)互换原则
(二)“了1”、“了2”共现
三 “了2”句的语用含义
参考文献
脑半球对汉语元音音节声调的加工与瞬时记忆——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一)被试者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程序和过程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设计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
1.阳平
2.阴平和上声
3.去声
三 结论
参考文献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层次性——以“NPL+V+着+NP”教学为例
一 引言
二 本体语法层面
三 静态教学语法层面
四 动态课堂语法层面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小留学生的快乐作文
一 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爱上写作
二 “听”、“说”、“读”和“写”
三 自批自改和面批面改
四 分开层次,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作文的快乐
五 体验让作文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巧借语境轻松识字
一 创设“童话般”语境,在观察中随文识字
二 创设“生活化”语境,在明理中归类识字
三 创设“情趣化”语境,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 创设“开放性”语境,在延展中拓宽识字
谈提高中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 教学要结合学生的需要
二 教学要通俗易懂
三 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跨语际传播中的价值论与方法论问题
华语教学研究及其目录学著作之检讨
一 华语教学研究发生发展及相关目录书的产生
二 《概览》:中国华语教学研究目录学的奠基之作
三 《总目》:目前所见的华语教学研究目录的集大成之作
四 《索引》:专业而又精细的学术分类体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