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汉字革命”——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起源语境

纸书售价: 28.0 纸书定价:¥2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语文变革运动
第一节 清末文改运动的世俗化趋向与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型
一、突破汉字神圣光环,确认汉字世俗价值
二、以“器用”眼光重新审视汉字本质特征以及功能
三、文字变革与民族文化现代转型
第二节 清末语言变革的文化道路(之一)
一、“语言文字亡则种性失”
二、明“古韵”、去“夷音”、扬“夏声”
三、“万殊”与“齐一”
第三节 语文变革的文化道路(之二)
一、“万国新语”,“亦即大同主义实行之张本也”
二、“非科学时代之文字”与“科学世界之思想与事物”
三、“以进化淘汰之例,惟良者存,故支那文字应革命”
第四节 多元冲击与文言文的危机
一、白话报:“使我们看出了古文之无聊”
二、新文体:“距完全用白话也只一步之差”
三、通俗小说与“新式国语化”白话
四、晚清翻译文与桐城“义法”的崩坏
第二章 五四前后的语文变革运动
第一节 “汉字革命”理论及其激进主义文化策略
一、废除汉字:“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二、“要想立国于二十世纪,还是少保存些国魂国粹的好”
三、“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激进文化策略
第二节 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
一、“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
二、“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
三、“居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注重‘历史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歌谣方言研究与“文学国语”的民族性诉求
一、“在这些歌谣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
二、“他能暗中摸索,去寻求中国语言的‘心’”
三、方言文学:“最便宜的工具毕竟是‘母舌’”
第四节 “实验的精神”与“文学的国语”建设
一、“若是大家都肯‘尝试’,那么必定‘成功’”
二、“要国语革命,惟有努力从事于新文学的创作”
三、“要作先锋去打这座未投降的堡垒:就要用全力去试做白话诗”
四、“提倡国语的文学,把白话作为求高等文化、高等知识的媒介”
五、“文学是用国语写的,国语是写文学的语言”
第三章 30年代的语文变革运动
第一节 “为汉字而牺牲我们呢,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
一、“大众语的建立,如果不和拉丁化问题联系着提出,是永远得不到结果的”
二、“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三、“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四、拉丁化的传入与在国内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大众语”:五四白话文精英色彩的祛除
一、对“五四”白话文精英色彩的反思
二、大众语被赋予的草根属性
三、“不能不批判地接受白话中那接近大众语的一切”
四、“把土语方言演成文字,就可以成为大众语文了吗?”
第三节 “我们是谁”
一、“‘第三等人’反封建虎头蛇尾,大众语建设还能依靠这个阶级吗?”
二、“文化革命的任务,只有劳苦大众自己才能完成”
三、“大众其实有‘理想大众’和‘现实大众’的区别”
第四节 五四批判与“文腔革命”
一、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批判
二、“文腔革命”
三、欧化问题
第四章 40年代的语文变革运动
第一节 “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的试炼
第二节 民间语言、人民本位与知识分子的接受焦虑
一、“民间语言,是民族形式的真正的中心源泉”
二、“亭子式语言”与“大众口头语”
三、“旧瓶”与“新酒”;“新形式”与“旧形式”
四、“欧化”与“民族化”
第三节 五四传统、主观精神与语言现实主义
一、“语言”与“现实主义”
二、语言:能否反映“活的生活样相”
三、语言与民族形式:能否反映“活的民族现实”
四、民间形式(语言):“封建意识体化在生活样相里面”
第四节 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民族解放洪流中的文学迁移
第五章 “汉字革命”的外部动力与内在张力
第一节 “汉字革命”与“中国”想象
一、晚清到五四:语文运动与多样的“中国”
二、20世纪20年代:语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三、30—40年代:语文运动与民族解放
第二节 “汉字革命”与“德莫克拉西”
一、清沫民初:汉字改革与大众启蒙
二、五四时期:汉字改革与“平民主义”
三、30年代:拉丁化与普罗运动
四、40年代:新文字运动与“人民”的崛起
第三节 现代民族共同语之普遍性与地方性关系变奏
一、清末到五四:“方言”的发现与“国语”的构建
二、30年代:“方音”与“普通话”的紧张与对话
三、抗战到建国:方言文艺及其“全国性”转化
四、新中国成立:普通话的推广
第四节 欧化·现代化·民族化
一、清末民初:“欧、和”语言与中国语文的“化合”
二、五四时期:“欧化”就是“世界化”、“现代化”
三、30年代:欧化的资产阶级化与无产阶级化之争
四、40年代:“民族形式”与“欧化”的紧张
结语:“汉字革命”与现代文学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