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Ⅰ 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亲爱的同学: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这项调查纯属调研性质,所获得的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绝对不用于其他目的。本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您如实的回答,将为我们的双语教学研究提供建设性的信息,希望您能积极配合,谢谢!一、基本信息 年级:______学院:______专业:______1.您是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进入此次双语课程班学习的:自己报名并参加选拔考试□ 符合该课程的入班要求,通过筛选□仅是按照班级固定课表上课□ 其他____________2.您参加过的双语课程历时多久:(按学期)____________3.您现在参加的双语课程按照计划将历时多久:____________4.您上过的双语课程采用的主要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听讲、做好笔记,并完成作业□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为主,教师负责组织、引导、答疑等□5.您认为双语课要求具备以下哪方面能力?请按其重要性排序:____________a.听懂英语授课内容的能力b.用英语思考、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c.用英语讨论、交流专业问题的能力d.阅读英文版专业教材能力e.用英语撰写论文、回答试题能力二、英语语言能力评估及双语课程6.您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否满意?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7.是否参加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CET4)______;您的成绩______CET6□您的成绩______;其他英语考试(如雅思,托福……)□您的成绩______8.以您现在的水平,您认为用英语来上专业课:一点不吃力□ 不吃力□ 还能应付□ 比较吃力□ 十分吃力□9.您亟待提高专业学习所需的英语技能(限选三项):听懂英语授课内容的能力□用英语思考、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用英语回答、讨论专业问题的能力□阅读英文版专业教材的能力□用英语撰写论文、回答试题的能力□10.您对自己用英语思考、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即英语认知能力)满意吗?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11.您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时,会遇到以下问题吗?(可以多选)不理解单词的字面意思,看书听讲总要查字典□虽然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却看不懂整篇文章的意思□很难用英语对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很难用英语对所学的内容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很难用英语交流、讨论专业内容□12.您对自己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即用英语回答、讨论专业问题的能力)的满意程度为: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13.您用英语交流专业内容时,有下列情况发生吗?(可以多选)表达不符合语法规则□ 单词使用不当,造成对方理解困难□表达的内容支离破碎,逻辑上不连贯□ 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一旦对方听不懂,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会使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14.您认为您现在的英语水平对专业学习有影响吗?完全没有影响□ 几乎没有影响□ 有点影响□较有影响□ 影响很大□15.您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满意程度为: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16.您的老师在双语课堂上使用汉语百分比是:80%—100%□ 60%—80%□ 40%—60%□20%—40%□ 0—20%□17.您认为教师的英语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可以多选)发音不准,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使用英语不规范,常有语法错误□讲课时表达不连贯,逻辑混乱□用英语讲解复杂专业知识有困难□使用句式十分单一□某些表达明显不地道□对英美文化了解明显不多□ 其他□18.您的老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使用英语的比重是:80%—100%□ 60%—80%□ 40%—60%□20%—40%□ 0—20%□19.您的老师课堂上用于语言学习(如解释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的比重是:80%—100%□ 60%—80%□ 40%—60%□20%—40%□ 0—20%□20.您认为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英语难吗?太难了,基本听不懂□ 比较难,经常听得似懂非懂□有点难,不过还能听懂□ 一点都不难,完全能听懂□21.您希望老师用简单的英语(比如放慢语速,尽量用常用词和简单句)来讲解专业知识吗?十分希望□ 希望□ 无所谓□ 不希望□ 很不希望□22.与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相比,双语课的专业内容有调整吗?明显比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内容单薄□稍微比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内容单薄一些□和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内容差不多□稍微比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内容丰富一些□明显比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内容丰富□23.如果您参加的是汉语授课的同类课程,您认为在专业上会如何变化?会提高得更快□ 和双语授课差不多□ 不如双语授课□24.您认为通过双语教学您的英语水平有了怎样的变化?有很大提高□ 有一点提高□ 没什么提高□ 不如以前□25.就提高英语能力而言,您觉得开展双语教学有必要吗?十分必要□ 较有必要□ 无所谓□ 基本没必要□ 完全没必要□26.您现在所参加的双语课采用了何种形式的测评?平时课堂得分□ 期中中文笔试□ 期中英文笔试□期中英文口试□ 平时课后书面作业□ 期末中文笔试□期末英文笔试□ 期末英文口试□ 小组项目/任务□其他:__________________27.您所参加的双语课程是否有某种奖励或激励机制?是______否□28.您用的教材是否是原版教材?原版教材□ 国内教材□ 原版与国内相结合□ 自编教材□29.您现用的教材难易程度如何?易读□ 通过少量地查阅字典或相关专业材料,可以看懂□通过大量地查阅字典或相关专业材料,才能看懂□ 基本看不懂□30.双语教师所上的内容与教材是否相关?有关,基本都是上面的内容□ 基本相关,还有许多补充材料□基本上都是补充材料,而教材只是要求课外阅读□ 基本不用教材□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全部显示∨
绪论
第一章 超学科研究概述一 超学科理念的提出(一)超学科的定义
(二)“超学科”与“单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
(三)关于超学科的研究
二 超学科思想的历史渊源(一)欧洲高等教育的文理学科竞争
(二)高等教育思想界的两种文化之争
(三)跨越“文、理”两种文化的案例研究
(四)课程与思维的“辐射圈”
三 超学科理念在研究和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一)欧美高校的超学科研究
(二)哈佛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超学科案例法
(三)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的Project Zero
(四)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超学科、研究型外语教育课程体系实验
第二章 全英语教学模式(EMI)研究概述一 各国的EMI实践(一)全球推进EMI模式
(二)各国EMI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二 我国高校EMI模式的动因概述(一)语言与科学
(二)语言与思维
(三)语言与认知
三 我国高校的双语与EMI模式(一)现状概述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
(三)我国学术界关于EMI的研究
四 我国高校开展“双语/EMI”教学的形式(一)各高校的“双语/EMI”模式
(二)成功进行EMI教学的策略
(三)上海市高校示范性EMI课程建设
第三章 EMI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
二 “关键语言”政策(一)外语——资源论
(二)美国外语政策和国家安全
(三)日本的关键外语
(四)中国的国家外语能力
三 国际化对外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我国外语教学与国际化
(二)国际化对高校EMI提出的要求
四 师资国际化的策略(一)双语/EMI师资的国际化需求
(二)我国本土师资国际化的现状
(三)本土师资国际化的策略
(四)本土师资国际化的能力考察与评估
五 EMI教材与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一)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母语文化
(二)一项关于高校学生母语文化意识的调查
(三)对教材图书出版业的启示
(四)在全外语出版物中重拾母语文化
第四章 高校EMI教学模式的超学科思维一 “语言+学科”和超学科(一)语言科学的界面研究
(二)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三) 计算语言学的超学科性
(四)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领域
(五)外语教学与超学科研究的关联
二 EMI课程建设中的超学科理念(一)超越学科界限的EMI模式
(二)超学科视野下EMI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
第五章 高校生态型EMI课堂的要素研究一 教育生态系统和课堂生态(一)生态学和教育生态系统
(二)课程与课堂生态研究
二 优质生态型EMI课堂的要素(一)生态型外语课堂的教学设计
(二)生态型EMI课堂的要素
三 生态型EMI课堂案例分析
第六章 教育部直属高校A的EMI课程调研一 研究方法(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二 数据分析(一)双语/EMI教师实际授课使用英语的比例
(二)双语课堂上教师中/英文语码转换的主要用途
(三)高校A的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
三 研究结论(一)师资国际化对授课质量的影响
(二)语言是学科认知诠释的外壳,还是思维的媒介?
(三)课堂生态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影响
第七章 EMI教学实践与分析——以市属高校B为例一 教学现状调研
二 EMI课程中教师的“超学科”能力分析
三 一次特殊的超学科演示课
第八章 EMI课程群建设案例一 EMI课程群的整体设计方案(一)整体方案的RIG理念
(二)RIG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RIG模式中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四)RIG模式的实施途径
二 EMI课程群的基础部分——ENABLE课程群(一)总体目标
(二)总体规划
(三)课程设置
(四)教学模式
(五)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三 EMI课程群的顶层部分——超学科课程群(一)超学科课程群的框架
(二)美国专家协助开设的一门超学科课程分析
(三)“艺术风景:变化世界中的审美探索”
(四)超学科课程群建设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Ⅱ 双语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Ⅲ 中华文化知识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