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农业发展、农商管理与食品安全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部分 农业发展
第一章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界定、区域分异及推进策略
第一节 世界农业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 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
二 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
三 现代农业全面实现阶段
第三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
第四节 区域分异视角下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因子分析
第五节 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别分析
第六节 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聚类分析
第七节 现代农业发展的分类推进策略
一 西部地区
二 东北地区
三 中部地区
四 东部地区
第二部分 农商管理
第二章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 相关概念
一 农超对接
二 合作剩余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 农超对接
二 农工商综合经营
三 农业产业化
四 订单农业
五 小结
第七节 理论回顾
一 分工与合作理论
二 竞争优势理论
三 产权与制度理论
第三章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创新机制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一 数据来源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合作的绩效
一 分析框架
二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
第三节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的创新机制
一 产品品质创新:调整种植结构以符合市场需求
二 生产方法创新:加强技术指导以满足超市标准
三 产业组织创新:创新合作模式以协调生产经营过程
四 销售市场创新:开拓超市渠道为农户赢得价格溢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对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的影响
一 变量设置
二 模型选择
三 计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不同销售渠道下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的差异比较
一 模型构建
二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内生性的处理
三 计量模型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及效率测评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二 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不同销售渠道下的农户生产效率测评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不同销售渠道下的技术效率比较
三 不同销售渠道下的经济效率比较
第四节 农户行为的效率测评
一 安全生产行为的效率测评
二 质量加工行为的效率测评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和质量加工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变量设置
二 二元Probit模型构建
三 计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农户的质量加工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变量设置
二 二元Logistic模型构建
三 计量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相关主体的剩余分配机制
第一节 合作剩余分配的现状
一 信息获取能力对合作剩余分配的影响
二 风险控制能力对合作剩余分配的影响
第二节 合作剩余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产权分配机制
二 参与约束
三 激励相容约束
四 合作剩余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 变量设置
二 有序Logistic模型构建
三 计量结果分析
第四节 农户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 变量设置
二 二元Logistic模型构建
三 计量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超对接”合作的潜在问题及澳大利亚超市案例的启示
第一节 “农超对接”合作的潜在问题
一 由谁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 如何实现农产品的物流配送
三 怎样完成与超市的货款交易
第二节 澳大利亚超市的案例分析
一 超市经营有机农产品的现状
二 超市经营有机农产品对供应商的影响
三 超市经营有机农产品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案例启示
第九章 农产品供应链融合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 食品安全
第十章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监管制度构建是基石
一 监管制度约束生产者行为
二 监管制度保障消费者信心
三 监管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第二节 现有监管制度的缺陷
一 食品信息系统效率低
二 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府失灵
三 监管手段有偏差
第三节 食品安全制度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经济分析
一 安全防范机制
二 三方管理机制
三 双重认证机制
四 市场需求机制
五 终端监控机制
六 责任追溯机制
七 社区连坐机制
八 重复博弈机制
第五节 中西结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构建
一 多重信号生成的信誉制度
二 明晰权责界定的监督制度
三 利益风险共享的激励制度
第六节 食品安全的结论与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