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国际合作与出版中心>活动资讯>活动资讯详情

《智利女总统巴切莱特:绽放的铿锵玫瑰》图书出版:一幅展示女总统传奇人生的画卷

来源: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7-05-03 09:58



在男权主义至上的社会,一名女性如何当选为总统?面对经济下行、学生运动、自然灾害,她又有何作为?在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左翼政权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作为拉美地区的首位女总统何以能够坚持改革?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智利女总统巴切莱特:绽放的铿锵玫瑰》一书给出了答案。5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发仪式上,智利驻华使馆大使贺乔治(Jorge Heine),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浩,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等出席并分别介绍了巴切莱特的工作情况、图书出版编辑情况和翻译情况等。


智利驻华使馆大使贺乔治(Jorge Heine)

《智利女总统巴切莱特:绽放的铿锵玫瑰》是巴切莱特总统的一本传记。巴切莱特1951年出生于圣地亚哥一军人家庭,1975年遭军政府逮捕,后被驱逐出境,流亡澳大利亚、东德。1979年毕业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这本传记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智利现任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的传奇经历和思想进行了刻画。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一位医学院的青年学生,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变革与社会进步满腹信心,然而,变故突然降临,夺走了她的父亲,她自己同母亲遭受牢狱之灾,受尽折磨,并被流放国外。在回归祖国前,她完成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医生。而最终,尽管并非其所愿所求,她投身于国家政坛的第一线——作为社会党政治委员会成员,先后作为卫生部长与国防部长,并于2006年1月赢得大选成为智利共和国总统。

在其总统任期中(2006年至2010年),她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学生运动(史称“企鹅革命”),“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世界经济危机(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历史上震级强度位列五位的大地震(发生在2010年2月27日)。尽管如此,她展现了坚强、意志力,以及领导才能,正是这些品质助其成为登上智利总统之位的第一位女性,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首位并非由于家族血统关联而获得胜选的女总统。

2011年,米歇尔•巴切莱特在纽约就任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在这个新环境中,她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为全世界的女性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项与其初心极为契合的事业。在那两年间,她在全球范围内奔走,始终将女性权益置于其工作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2013年,在她众多支持者的呼声下,她再一次接下了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担子,并第二次被选为智利元首,这一现象在智利共和国八十年的历史上鲜少发生。她第二任期的故事仍在继续(2014年至2018年)。

在像智利这样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政坛,以及男权主义文化笼罩的国家中,巴切莱特赢得了一席之地。在艰难的环境下,米歇尔•巴切莱特采取了一系列果敢的决策。如组建了国家历史上第一个男女平等的内阁,并将公共政策对性别平等产生的影响广泛地深入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在智利国内中产阶层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米歇尔•巴切莱特政府公为智利民众建立了更为广泛、更加优质的社会保障系统。自民主回归以来,受益于经济领域的高增长率(1990年至2006年期间,智利年均增速达5%)和贫困率的显著下降(从1989年的39%减至2006年的13%)。伴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开展(最为典型的有养老金改革,该项目显著提升了最低养老金水平,并将众多脆弱家庭群体的收入翻了四番),包括上千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的设立,重新界定社会救助系统中贫困线标准,以及一些精准扶贫项目,如“智利与你成长”,巴切莱特总统的第一届政府切实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拉美国家的能力建设与社会治理》《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拉美经济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冷战前期美国对拉美政策研究》等图书,期望能够帮助国内读者更多地了解包括智利在内的拉美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积极推进面向拉美地区的走出去工作,通过实物出口、版权贸易、出版合作等方式不断增进双方的互动交流。2016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圣地亚哥设立智利分社,迈出了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又一个坚实步伐,也为中智乃至中拉开展学术和智库交流搭建起新的平台。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拉美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及智利驻华使馆有关人员出席发布仪式。


智利女总统巴切莱特:绽放的铿锵玫瑰

作者:【智利】帕特里夏·玻利策著

译者:芦思姮、李慧、韩晗译

定价:69元

书号:978752030119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