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社内动态详情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读书分享会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举行

发布日期:2024-04-26 09:32



2024年4月24日下午,《(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读书分享会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举行,作者代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浒、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子凡分享了参与撰写两本书的心得体会及书中精彩内容,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项工作处处长、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赵庆云作开场发言。本次活动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博物馆主办。




开场发言中,赵庆云研究员介绍了《(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的写作框架、创新之处、协作团队等,并重点就两书与以往文明史读本和中国通史读本的不同之处作了讲解。




在读书分享环节,李新伟研究员以“考古学对中华文明形成进程的解读”为题,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诸多特征,强调了中华早期文明中的玉器文化、彩陶文化、稻作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性,考古实物中展现的早期先民关于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考古发现揭示出的中国史前“满天星斗”的文化形态。正是在各地区相互交流中,形成了“最初的中国”。




朱浒教授以清末中国的衰败原因何在发问,首先介绍了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鸦片贸易的来龙去脉,以及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进而以铁路的兴起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为线索,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分崩离析的内在因素,指出清政府正是没有从农业文明中“跳脱”出来,没有利用好新生产力的出现,从而使清朝不可避免地面临衰亡的命运。




刘子凡老师以“唐代文明的创新性与包容性”为题,介绍了璀璨夺目的大一统盛唐文明。由《贞观政要》的政治智慧及历史影响入手,指出了贞观之治出现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同时从唐太宗“天可汗”的称号出发,总结了盛唐时期“爱之如一”的民族思想。最后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唐代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造就的多元璀璨的盛唐文明。




本次活动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演讲互动区举办,现场座无虚席,对于分享嘉宾发言精彩之处,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活动氛围热烈。此次读书分享会是《(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系列宣介活动之一,未来还会邀请更多作者及相关专家就两书内容及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展开分享和研讨。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是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十四五”规划项目《(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在《(新编)中国通史》框架结构基础上,提纲挈领理清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演变的主线,简明扼要讲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文明特质。《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依据《(新编)中国通史》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研究报告对中华文明的阐述,按照文明成长历程,以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为主线,突出“文明地标”,凸显时代特色、世界意义,宣示中国特色文明定义,揭示中华文明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基因、现代元素和突出成就,展现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历史真相,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品格和世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