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聚焦于中国本土判例传统的法理演进历程及其对当代法治的深刻启示,系统梳理了自西周萌芽至当代案例指导制度数千年间判例在中华法系中的独特地位与功能变迁。不同于西方判例法,中国判例传统长期在成文法主导框架下运行,却始终发挥着创制新规、解释法律、填补漏洞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以朝代更迭为脉络,深入阐明西周至唐,判例实践从雏形走向奠基,形成了独特的功能定位与早期特征;宋元时期,判例制度迎来理性化与权威化发展高峰,宋代“断例”不仅具有强约束力并为后世“律例并行”奠基,元代更在民族习惯法与成文法融合中探索出判例主导的独特路径;明清两代,判例技术日益精进并最终制度化,明代《大诰》《问刑条例》推动律例并行初具规模,清代“成案”转“通行”程序及成熟的律例合编模式代表了传统判例技术的集大成;民国时期,大理院创制的大量判例与解释例在动荡政局下构建了短暂却高度发达的“判例法”式实践,极大彰显了判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深刻把握,本书最终回归当代案例指导制度,冷静审视其法理基础、实践运行与面临的挑战,力证在成文法体系下判例(指导性案例)不可或缺的价值。
全部显示∨
赵青娟,女,青海贵德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云南省保山市委党校教授。长期致力于法律史、国家治理与传统法制文化研究,出版专著《中国监察法制史研究》一部,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国家治理中的法律机制及当代价值”,并于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独到的研究视角。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