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媒体报道>媒体报道详情

学术出版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 ——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赵剑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08月13日 第Y03版:院内专刊3)作者:高莹   发布日期:2021-08-25 10:10



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担负着重要功能和光荣使命。作为中国学术出版的重镇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年来沿着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数字化、大众化的道路稳步迈进,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围绕学术出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赵剑英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赵剑英表示,新时代的学术出版应强化时代意识和使命意识,在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体现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报》:主题出版近年来逐步成为体现中国出版特色的出版方式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这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和做法?


赵剑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回应时代需求、引领时代风尚。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心策划一系列具有学术特点和学术含量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始终将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的首要任务,组织策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12卷)。该丛书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10套,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得了图书提名奖。


在主题出版中,我们注重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出版选题。我们出版的“理解中国”丛书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制度研究”丛书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唯一一套系统梳理和研究中国制度的丛书;《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系列(中英文版)、“简明读本”系列等主题图书内容过硬、可读性强,兼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主题图书不仅是政治任务、学术工作,而且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2019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在全社会引起重大反响,发行近6万套,实现销售码洋3500余万,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简明中国历史读本》销售18万册、《新大众哲学》销售7万余册、《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销售4万余册、《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销售3万余册……主题图书叫好又叫座,带动了出版社的营销工作实现新突破,成为拉动出版社销售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掀开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您认为学术出版应如何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赵剑英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谢伏瞻院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多次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心任务。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贯彻落实是根本。对于学术出版来说,就是要用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产品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个理论是什么?这个思想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通过“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两套重磅丛书回答了以上问题。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旨在系统回顾、梳理中国过往的学术之路。梳理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提炼各学科积累的优秀成果,既是对学术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独特贡献。“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自2008年启动,历时10年,共出版著作35部,总计1860万字,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被学界誉为“国内唯一系统完整地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大型丛书”。


2020年初启动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项目(12种),则是着手建构中国学术的原创理论体系。该丛书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宗旨,以努力构建反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思想的概念范畴体系和逻辑结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彰显当代中国学术的原创性、自主性和思想特色为目的,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探索。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图书将于2022年上半年与读者见面。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学术出版承担着重要角色。能否请您谈一谈你们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成绩和经验?


赵剑英“走出去”图书做成学术精品,是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根本。“理解中国”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走出去”的发轫之作,也是代表之作。这套丛书最早在2015年美国书展亮相,如今已有中文品种21种,海外合作签约、在译外文版105种,已出版外文版38种。此后推出的“中国制度研究”丛书、“简明读本”系列同样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反响。2019年5月,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回过头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出版理念,经历了从出版到传播再到国际传播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在传统出版工作中,相关人员被动地对来稿进行加工,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意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出版业改革步入深水区,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策划各个学科有时代特点的大型丛书,尝试以此引领当代学术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出版的学术传播、大众传播、文化传播等功能。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势在必行。在这一进程中,社科出版工作者必须紧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打造学术精品,推动形成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日前公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荣获一项图书奖、三项图书提名奖,您本人也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您如何评价这些成绩?


赵剑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获此殊荣,意义非凡。这些荣誉既是莫大的鼓舞,也是有力的鞭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着优良的学术出版传统。自1978年成立以来,我们出版过各学科领域的代表作:胡绳的《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钱锺书的《石语》、吕叔湘的《中国人学英语》、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季羡林的《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任继愈的《中国道教史》,从海外引进的《剑桥中国史》……这些精品好书奠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基础。然而,如果顶着金字招牌吃老本、不断消耗品牌,甚至竭泽而渔,出版社的学术权威度、认可度就会日渐稀薄,最终会被学术界抛弃。此次获奖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坚持精品意识,将出版精品作为出版社始终不渝的工作方针和价值追求,让追求精品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自觉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值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我们将以打造中国最好的学术出版社为奋斗目标,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的作品为职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学术出版的志气、骨气、底气,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